浏览数量: 19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6-23 来源: 本站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作为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我们也在历史的长河里,实施了一些人口政策。此前就是因为人口数量的庞大,才“诞生”了计划生育。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总人口庞大的背景下,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知道了2019年年末年龄构成的相关情况。其中60周岁及以上的人数高达2.54亿。不仅如此,在这当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也达到了1.76亿,比2018年新增945万。(1.76亿65周岁人口已经是日本的4倍多)。60岁以上占比18.1%,65岁以上则占比12.6%。而这样的情况,也让我们开始关注“老龄化”这个问题。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7.2%,该国家就会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如果超过14.3%,这个国家则被称为“老龄社会”。当这一占比达到20%的时候,该国家则进入“超老龄社会”。
按照2019年年末的数据,我们65周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已经超过了7.2%,达到了12.6%。虽然距离“老龄社会”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已经迎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早在1999年的时候,按照联合国的统一标准,我们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按照增长速度,留给我们的时间(步入“老龄社会”)也不多了,我国已经开启“老龄社会”倒计时。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部分城市已经度过“老龄化社会”,迎来了“老龄社会”。2018年的时候,江苏、四川等多个省份,65周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就已经超过了14.3%的标准线,进入“老龄社会”。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我们迎来了“二胎政策”。但是似乎生育情况,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甚至在2019年的时候生育率再创新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新生儿共计1720万左右。等到2018年的时候,已经降至1520万前后,而2019年更是只剩下1470万不到。这样的新生儿数据,无疑是在逐年递减的,带来的难题也是越来越多。按照这样的速度,等到2022年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要进入“老龄社会”。从1999年的“老龄化社会”到2022年的“老龄社会”,我们只用了23年的时间。而这样的用时成绩比现在老龄问题严重的日本还要短。日本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都用了24年,所以这也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那么为何我们对于老龄问题,避而远之呢?其实很简单,虽然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当老龄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这时候社会上的劳动力人口会越来越少,具有消费能力的人也会逐渐减少,而这些情况自然不利于国家下一步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如此,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大,还会加大国家的养老压力,引发更多的问题。
所以在2022年还没来临之前,我们应该“敲响警钟”。国家和社会积极全面的应对,减缓步入“老龄社会”的速度,获得更多进步与发展的空间。而我们又该如何准备,或许可以试试这些。例如:建立健全养老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长期照护服务制度体系,推出延迟退休等等。
来源:富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