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123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7-05 来源: 本站
十载砥砺为老初心 共创品质养老未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江苏老博会成功创办10周年。十年来,江苏老博会见证了江苏养老服务高质量快速发展,江苏人民养老生活不断改善提高。 “让所有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离不开养老服务行业方方面面的协同合作,更离不开政府清晰、明确、有力的指导力量。 2021年在江苏老博会创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访谈了解江苏各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为大家解读江苏各市养老服务政策信息、工作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向大家展示可期的江苏养老未来生活! 本期访谈嘉宾是连云港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处处长郭公祥。
一是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有利于促进养老服务工作的有关土地、资金、运营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文件、资金补助文件,形成了比较齐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尤其是2020年颁布出台、今年2月1日起实施的《连云港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从法律层面理顺了家庭、社会、政府各部门在促进养老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定位,更加有利于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提升优化。
二是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有效落实。坚持保障基本,注重发挥政府的兜底作用,全市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应养尽养。全面建立并落实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十三五”期间累计支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近4亿元,有力保障各类老年人基本生活。建立独居留守老年人关爱巡访制度,启动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推动多元力量广泛参与养老服务。
三是养老服务保障供给全面加强。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事项目推动、大型工程带动、扶持政策撬动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累计投资11.2亿元,新建8个政府主办的养老机构和37个农村敬老院,对33个农村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全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115个,各类养老床位数约4万张,建成农村老年集中居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小型托老所、“关爱之家”1372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农村达74.5%。
四是养老服务监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相结合,通过立法明确新建及老旧小区养老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城市80%、农村40%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到标准化水平。全面推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委托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对市区8500多名生活困难老年人家庭收入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依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市所有养老机构逐户对标评估,逐户建档立卡。
五是养老服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建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免费培训制度,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培训3500多人。出台《连云港市养老护理岗位人才一次性入职奖励暂行办法》,激励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加入养老护理员行业,目前,我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85%以上。引进了南京安康通、南京斑马、江苏中佳、安康信达等10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机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护理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有序推进。
六是养老服务多元方式持续创新。根据全市不同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方式。赣榆区创立的农村养老集中居住区模式。灌南县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创立了“集中居住+产业集聚+文化集合”的“三新三集”的模式,由村委会提供养老用房,县民政局负责装修设计及设备设施采购,建设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为突破口,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在市、县(区)共建成7家虚拟养老院,推动线上线下服务同步发展,目前已实现城市全覆盖,逐步向农村延伸。丰富政府购买服务内容,针对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80岁以上非低保家庭的生活困难老人、失独家庭老人、优抚对象中的失能老人等8类人群,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购买服务补贴,服务内容也由原先简单的保洁、助餐服务拓展到现在的助医、助餐、助浴、维修、关爱等20余项服务内容。
民政部门作为政府明确的养老服务工作牵头部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广大老年人生活方面不可或缺,现阶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一是发挥好牵头、把总作用。牵头制定市级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在协同推进全市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协调者、推动者的作用。现在我们正在拟制连云港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全市养老发展确定好方向。同时要加大《连云港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的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市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等议事机构的作用,加强养老服务阵地建设,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推动构建养老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和联合惩戒机制
二是继续做好困难老年群体的兜底保障服务。这是民政在养老服务发展中应该做好的雪中送炭的主责,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逐步提高困难老人的保障标准和水平,保障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全部落实集中供养,使他们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对特困供养服务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实现每个县区至少建有1所符合标准的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
三是大力推进基本养老服务纵深发展。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要逐步建立养老服务分类发展、分类管理机制,形成基本养老服务与非基本养老服务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左右,通过综合应用政策工具,推动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
四是加快养老服务发展人才培养。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全市养老护理员队伍整体不管是从质还是量方面可为空间很大,需要我们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政策激励、加强学校合作等多方面举措去改进和提升队伍建设的。
一是全社会对养老工作的认识需要再提高。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产业的投入。连云港市在江苏省属于欠发达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历史欠账比较多,而养老服务在老年人消费观念出现明显转变之前,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因此在现阶段,要取得明显提升,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全市养老服务的政策保障需要再完善。一方面我们近期将出台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办法,这项工作对城市社区筑牢养老阵地建设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是在全市涉农县区大力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农村敬老院的转型升级,改善农村养老水平,扩宽农村社会化养老渠道。城乡同步发力,使硬件基础同步得到提升。
三是要加快推进我市养老产业化进程。政府要出台激励政策,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在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司其职。同时充分利用好新建成的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引进适老化产品企业入住,方便老年人体验养老新观念,同时升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增强监管功能,规范全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未来五年,我们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又要坚持需求导向,建设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监管到位、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养老服务新发展格局。
一是强化基本养老服务的保障功能。健全城乡特困老人供养服务制度,提升养老服务兜底保障水平;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综合评估老年人能力与养老需求,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建立健全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供给,全市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力争达到70%以上。
二是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夯实家庭养老服务基础,拓展居家上门服务覆盖面,推动“家庭照护床位”发展;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要求,推进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健全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服务规范、评定体系、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完善养老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合作,提升医养融合服务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打造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推动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城乡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探访与帮扶制度,弘扬敬老孝老美德,营造良好的家庭养老环境;引导城市养老机构对农村养老机构开展挂钩帮扶,鼓励优质的养老服务企业挖掘农村养老服务市场,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四是多措并举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探索建立中医药与养老结合服务试点的地方性标准,全面推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建立健全与评定结果挂钩的收费和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市、县二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促进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推进养老服务精细化管理。
五是加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在岗轮训、转岗培训,建设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新增通过职业技能评价的养老护理员1500名以上;鼓励和支持在连高职院校、中药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完善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补”制度,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加大表彰力度和奖励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连云港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处处长郭公祥与老博会项目负责人王婷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