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73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7-05 来源: 本站
十载砥砺为老初心 共创品质养老未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江苏老博会成功创办10周年。十年来,江苏老博会见证了江苏养老服务高质量快速发展,江苏人民养老生活不断改善提高。 “让所有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离不开养老服务行业方方面面的协同合作,更离不开政府清晰、明确、有力的指导力量。 2021年在江苏老博会创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访谈了解江苏各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为大家解读江苏各市养老服务政策信息、工作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向大家展示可期的江苏养老未来生活! 本期访谈嘉宾是常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潘真。
常州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将优化养老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市政府成立养老服务提升专班,直面挑战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努力创新养老实践,以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为动力,注重养老与医护相融合、事业与产业相融合、传统模式与新兴业态相融合,“三项融合”模式享誉全国,常州市也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试点和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双试点”城市,打造“一核聚力、五园助推、山湖联动”康养产业格局,连续8年举办“康养+”产业推介会,建设康养产业集聚发展高地,擦亮现代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常州品牌。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
第一,规划引领。锚定“优质养老”坐标,以养老服务规划、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老龄事业规划,三位一体规划体系,领航养老服务。
第二,整合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机构居家社区养老的深度融合。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和居家上门等多样化服务。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形成以老年人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体系。
第三,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了五大养老产业园区,西太湖国际医疗(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形成了生产制造、展示交易、应用示范、综合创新四大集群,是国内知名的全链条式产业园。以溧阳天目湖、金坛茅山等山水资源为载体,建成了休闲养生健康养老宜居地。
第四,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养老机构业态纷呈,涌现出金东方颐养中心为代表的养老住区、369贝慈、新北桑榆堂日间照料中心为代表的社区嵌入式机构,还有国投健康长者公寓为代表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在涉农县区,开展农村敬老院“双提升双改造”工程,通过公建民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强化农村养老的服务能力。居家养老实体化运营。积极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大力支持悦心、369、枝秀、中民颐乐、佰悦康养、椿熙堂等一批品牌连锁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培育了一批行业标杆。
▲常州市养老服务处处长潘真介绍常州养老服务工作成效
一是坚持保障基本。府为主导,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基本养老服务体现民生之本。
二是注重统筹发展。区域统筹,合理布局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资源统筹,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保险、教育、旅游的互动发展。政策统筹,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工作统筹,建立联席会议促进部门协同。
三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包括交流互访、服务标准互认、人才培训、共建异地养老项目等。
一是要改革。预计“十四五”末,老年人口将达到125万,占比28%。老年人群养老服务需求,会更具品质、多样和精细化,要求我们养老工作适应发展需求,要坚定不移地,谋求高质量发展之道。实施《常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充分发挥立法规范引领和推动保障作用。
二是要培育。培育机构。落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开展养老机构精细化服务提升行动,提高管理服务质量,规范运营秩序,推动机构向连锁化、标准化和特色化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建设养老产品展示和集散中心。发挥我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优势,打造长三角康养产业集聚区。培育人才。以技能培训为平台,持续提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能力。
三是要创新。项目创新。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十四五,规划建设12个重点项目,包括规划建设特困人员综合保障服务中心,医疗、健康、养老综合体的医养结合项目,智慧养老项目等。形态创新。下功夫建设街道级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根据老年人需求,开展日夜照护、日托照料、康复护理、医疗诊治、老年助餐等等,把服务资源和服务供给有机结合。为多层次老年群体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服务创新。老年人离不开人的服务,要以照护服务为重点,在建设社区嵌入式微机构中,突破养老机构的传统形态,创新机构类型和服务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阶段性托养服务。尤其是提供人性关怀。让轻度、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养老服务。主要是解决老年人的刚性需求,缓解家庭照料的难点。
我们将继续秉持民政为民爱民的初心使命,在新的阶段和新的起点,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努力打造全国幸福养老示范城市,让在常州生活的老年人健康长寿、快乐生活、幸福阳光,谢谢!
▲常州市养老服务处处长潘真与老博会项目负责人王婷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