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14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10-23 来源: 本站
编者按:
在养老服务行业中有这样一群人物,他们默默耕耘、不忘初心、砥砺创新、怀揣一片情怀,为新时代养老服务行业锻造全新模式,他们是养老服务行业中的“真善人”,是美好养老生活的营造者。
2019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组委会特别推出《对话》养老服务人物专访栏目,一起走近深耕养老服务业的精英们,聆听他们讲述营造美好养老生活的故事。
本期《对话》养老服务人物嘉宾是上海逸仙人寿堂养老服务(集 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冯强先生。
策划┃王婷婷
撰文┃周 蓉
出品┃老博会组委会
人物档案
冯强先生
上海养老产业的奠基人
医养结合理念提出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逸仙养老专项基金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1996年7月加入民革,曾任长宁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民革上海市委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民革上海市直属联四支部主委、民革市委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长宁区工商联副主席、长宁区第十四届政协委员、上海逸仙人寿堂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连锁品牌“人寿堂颐养“ “协和颐养”“逸仙颐养”机构负责人。
初见冯强就被他身上的强大气场震慑到,少了几分上海男人的文雅与内敛,却增添了更多的张扬与自信。在交谈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层次如此丰富,堪称“多面”。
冯强是独具慧眼的养老服务事业领跑者,是上海养老服务行业的翘楚。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颇具影响里的社会活动家,他以养老事业为切入点,担当中小学高校客座讲师,传播中华敬老爱老传统美德,帮助社会孵化养老事业人才,建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他并不想简简单单的做养老。
积极准备, 迎接养老产业的到来
早在二十多年前,青年冯强就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原始积累,从医生到商人,在改革开放的第一股春风里他幸运的成为抓住机会的那批人,曾经他会在很多场合自嘲为:小商人,殊不知这位小商人却期盼着找到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事业。
2002年,那时候的中国养老市场可谓空白一片,一场蝶变和转身正在酝酿。感知敏锐的冯强意识到具有传承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养老事业,与自己笃信的佛法所赋予的价值观完全吻合,这也恰恰是自己找寻已久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事业。38岁的冯强至此涉足养老事业,无关乎功利,只为遵从内心的价值认同感的需要。
于是在各级政府的协调帮助下,冯强开办了第一家养老院—— 逸仙养老院,逸仙是孙中山先生的字号,寓含为:“追随孙中山先生,树立民革形象”,将为平民百姓做更多的善事。
带着这样的宗旨, 冯强不仅用心管理,而且进行行业创新,自2002 年至今已经在全国十余座城市,开办四十余家养老机构, 拥有两万多张床位,成为国内最大的养老运营服务商之一。
上海市中医药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病临床研究基地”落地上海人寿堂文锦护理院
从养老善事 到行业领跑者
与冯强谈中国养老的趋势和发展是可以获得力量和信心的。
在最初他为学习和探索养老事业的产业化,立足国际视野和高度,先后参观欧洲教会跨国养老院,美国、新加坡、日本和台湾学习考察,在此过程中总结出国外值得学习的经验,并且因地制宜的运用到自己的养老事业中,经过近二十年的积淀磨炼,他笃定而自信的说中国的养老事业,尤其是上海已经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他认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建筑品质、服务品质、服务理念方面并不是向国外学习,而是与国际完全接轨。
以人寿堂颐养院为例,在起点上就超越美国和日本,硬件和设计理念、适老化设施设备,服务品质、信息化运用等完全符合上海全球排名前十的国际化大都市应该具备的姿态。
“中国养老市场已从追求数量上的增长逐渐向品质的提升,这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
冯强说,老年人是否过得安全、舒适、有尊严,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更牵动着每一个人内心的安全感。养老是一个无分阶级的事情,工薪阶层、中产、富人都是需要被服务的对象,2013-2018 年是中国确立“社会化养老”路线的过程,从顶层设计规划方面,明确了“政府给政策、社会配资源、企业出产品与服务”的基本思路,那么运营商所要集中专注的就是服务品质的提升。
美国Peelaway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中国事务主管等高管莅临上海人寿堂颐养院参观访问
养老服务, 只有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关于为老服务,冯强认为只有不断提高服务品质,注重服务品质满意度,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同时社会也应该共同承担对老人的优先责任。
冯强说,目前中国社会的衣食住行仅仅处于兼顾老人的状态, 并不是按人群比例共享应得的社会服务,还没有让老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应有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比如在美国就有老年人购物免税制度,针对老年人购物给予特别的优惠,这就是中国欠缺需要提高之处。
目前中国养老方面在硬件建设超越欧美不是难事,并且已经实现,但从社会保障体系、服务品质上超越还需要时间。中国养老事业要健康发展,其中老年人的收入和社会平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重大关键。以上海为例,二十年前老年人的平均退休工资是1000元左右,一个护工的工资是 500 元,而现在老年人的平均工资是 4000 元左右,一个护工的工资已经攀升到 5000 元左右,这种经济资源的分配错位是为老服务难以优秀的根本所在。
冯强认为,中国将维系 30-35 年的老年社会,应该从现在开始制定更多的法律政策,等比例给予老人社会地位与经济资源, 进一步提高老年社会的预期,需要更多的资源,资金、政策的投入,让老人公平享有社会的支配权,享受更多改革开放的红利。
以下是老博会组委会与冯强的对话精选:
老博会组委会:在人寿堂养老的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大转折点,请您谈一谈在这些转折点中您是如何考虑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
冯强:人寿堂养老2001年进入养老行业,次年正式开办了第一家敬老院—上海市长宁区仙霞社区逸仙敬老院,是国内养老事业的第一批试水者。那一年,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的厉无畏先生,为我们提名:“逸仙”,这块牌子就此竖了起来。
三年后,逸仙第二敬老院开业,同时我们又创立了“协和”品牌。
2016年,人寿堂集团引入世界500强丰益国际旗下的新加坡上市公司鹏瑞利作为集团最大股东。
截至目前,集团养老产业已拓展到全国十余座城市,累计四十余家养老机构,拥有床位数两万多张,是国内最大的养老运营服务商之一。
我们企业的愿景是打造国际一流的医养结合养老产品,使更多老年群体享受高标准的国际养老服务。
老博会组委会:请您谈一下人寿堂养老的核心竞争力,人寿堂颐养、逸仙颐养、协和颐养这三个旗下品牌的区分?
冯强:我们人寿堂养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医养结合”,旗下三个品牌都是从这一核心竞争力出发的。
人寿堂颐养:作为人寿堂养老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以医养康护为特色,采用国际前沿的适老化标准装修设计和五星级酒店式专业配套设施,不仅为入住老人配置私人管家、私人保健医生,还提供中医理疗、经中国营养学会认证的科学营养膳食等服务。以智慧养老020平台为依托,打造集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旗舰养老项目。主要服务群体为对养老品质有较高要求的长者。
协和颐养:主要为中高端老年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打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养老生活理念,采用符合老年人身体工学的家具配套。提供各种定制化服务、个性化营养膳食等,为长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营造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逸仙颐养:创立于2002年,是人寿堂养老集团旗下的普惠型养老品牌,也是全国首批成立的养老品牌之一。以“老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为经营理念,致力于为老人们解决养老后顾之忧,为住院长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安全的老年服务。
老博会组委会:您涉足养老服务行业应该是最早的一批,在公司经营中您所遵从的是怎样的经营理念?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又是怎样考虑的?
冯强:人寿堂养老始终以“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服务模式,以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产业”为经营理念。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根本宗旨。老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一直秉承着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努力使每一位享受我们服务的老人,不仅是身体上,更在精神上感到舒适与满意。
创新服务模式,是我们的关键优势。人寿堂养老强调的医养结合,就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种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
标准化服务体系,是我们的战略支撑。养老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就像机器的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只有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并随着实践不断调整,才能真正适应老人们不断变化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未来三到五年,人寿堂养老将继续坚持以上海为中心,深耕长三角的同时,加速全国养老事业布局。通过公建民营、PPP、购买土地、股权合作、商业租赁等模式,打造国际化高品质老年服务产品,包括国际老年社区、医养康护一站式旗舰项目、老年护理院、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居家护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为老生活服务中心以及护理院、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等。
老博会组委会:目前您的机构中人才配比是怎样的?您是如何做好养老服务人才团队管理的?对于集团的扩张和理性发展,您是如何把控的?
冯强:我们企业注重集团化人才管理体系的搭建,随着全国各地项目的遍地开花,这套人才管理体系的优势也逐渐体现。 集团的核心管理层都拥有丰富的养老行业实践运营经验。对于新晋员工,除了个人能力之外,我们更注重的是,其是否有服务老人的意识。
通过多年养老行业的实操经验,集团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一套人寿堂养老集团独有的人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从基础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的阶梯式培训,积极培养员工主观动能性,帮助那些对养老有热诚的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不仅如此,人寿堂养老与当地各专业机构携手,搭建了人才发展产学研基地:长宁进修学校养老护理员人才孵化基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基地、上海中医药大学老年病研究所临床研究基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上海逸仙敬老志愿者服务工作站、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逸仙基金管理委员会。
通过这些系统培训,为集团的快速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综合能力强的养老人才。集团同时与这些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进行资源共享与整合,推进养老行业科研创新,共同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养老人才,提升双方在养老领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集团发展需要不断扩张,但更需要理性,人寿堂养老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医养结合养老产品,使更多老年群体享受高标准的国际养老服务,这个初心不能忘,通过总结上海丰富的运营实践经验,结合各地不同特色,因地制宜地辐射长三角、布局全国。近年来我们先后走访了美国、荷兰、日本、台湾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与地区,通过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了符合国内发展方向的养老服务体系。当下来看,中国养老机构在建设资金、硬件设施上早已不差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我们离“一流养老”仍有明显差距,差距在服务、在政策、在标准。
老博会组委会:您是如何平衡“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使命与企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冯强:养老事业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种内心的需要,是无关乎功利的行为。养老事业是对生命价值的再认识。如果将功利摆在前,我就不会在2007年逸仙第二敬老院亏损100多万元的情况下,继续再投入大额资金建设逸仙第三敬老院。
“在生命的轮回中,每一位老人都曾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服务理念。不仅要善待我们养老机构内的每一位老人,更要把服务延伸放大到社区,利用自有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优势,实现社区共享。我们始终牢记“服务社会、奉献爱心”,寻找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的平衡点,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寻找发展资源,对股东负责,对我们人寿堂养老集团的全体员工负责,我相信,社会责任的履行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需要以牺牲公司利益作为代价,相反,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老博会组委会:对于想要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人员和创业者,您有哪些感悟可以分享一下吗?
冯强:在中国老龄化结构日趋加剧的进程中,养老行业人才紧缺、资源配置不平衡的情况越发显现,养老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这对养老服务人员和创业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创业者不但要抓机遇更要注重服务。养老服务要坚持追求以人为本。很多新产品和服务听起来很高大上,但人是一切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养老行业务必一定要服务好老人。
由于欧美国家法律体系造成养老、教育、文娱等需求满足始终处于“合作却不能整合”程度,唯有中国,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实现服务整合,整体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进而成为全球养老服务的典范。
中国的养老产业潜力巨大,关键是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以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产业。要不忘初心,不能为了利益而做。以爱心为基础服务,深化养老理念的深刻认识,拓宽养老布局的国际化视野,才能将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