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15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1-19 来源: 本站
你身边的老人家,也有这样的状况与问题吗?
食欲不振、睡眠断断续续、不想出门、觉得身体这疼那痛,是因为上了年纪都会这样吧,这也没办法……
记性越来越差,有时突然恍神,还会怀疑别人想陷害他 ,猜测自己不会是得了认知症吧?这该怎么办?
在以为只是老化、或担心已经得认知症之前,我们或许该考虑另一种可能性——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成因,是大脑退化的「生理因素」和老年人承受失落体验的「心理因素」交相作用所致。
而潜在的危机是,老年抑郁症的特有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认知症的认知障碍、或只是自然的老化现象,如果忽视不理、或偏离了治疗方向,老人家就可能长期承受身心煎熬,甚至真的发展成认知症。
老年抑郁症是生理性疾病——血清素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这几年来,我不断在各地反复倡导并说明一件事——心因性反应所造成的抑郁症虽然并不少见,但抑郁症有更大程度是「血清素」(serotonin)这种神经传导物质减少所导致的「生理性疾病」。
不像过去某些人所说的,抑郁症是「软弱的人才会得到的疾病」,一个人无论心性是否坚强、性格是否活泼开朗,会得到抑郁症的时候就会得到。
那么,「血清素」又是什么呢?
血清素与负责传达快乐、喜悦的「多巴胺」(dopamine),以及负责传达恐惧、不安的「正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同为三大神经传导物质之一,具有调节另两种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以及安定精神的作用。充足的血清素会让人有满满的幸福感,一直处于快乐愉悦的情绪中,因此又被称为「幸福荷尔蒙」。
但是,血清素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中壮年之所以被称为「抑郁症的好发世代」,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目前最常使用于抑郁症治疗的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选择性血清素再回收体抑制剂),就是能增加突触间隙中血清素有效浓度的药物。
图/Pixabay
没有被接受器顺利接收的血清素,通常会被原本的神经元再次回收,而SSRI类药物就是藉由抑制血清素的再回收,让突触间隙的血清素浓度变高,使刺激的传递能够更为顺利。SSRI比以往的「三环类」、「四环类」抗郁剂副作用更少、安全性也更佳,因此成为轻郁阶段药物治疗的第一选择。
散步 运动 晒太阳——有意识地养成增加血清素的生活习惯
血清素是色胺酸在代谢过程中于脑干中央的缝核里所生成的物质。脑干在胚胎学上是最「古老」的大脑,拥有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等部分,负责维持基本生命机能。
「古老」的大脑,换句话说就是「原始的、动物性的大脑」。如果我们一直闷在房间里久坐、或没有获得充足的睡眠,就很容易减弱它的功能。
此外,血清素是藉由光的刺激所生成,因此要尽可能多出门晒晒太阳,养成这个重要的生活习惯。
图/Pixabay
有工作或在公司上班的人,会因为通勤及外出有许多接触阳光的机会,退休之后,经常外出的老年人和总是宅在家里的老年人,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