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56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1-07-05 来源: 本站
十载砥砺为老初心 共创品质养老未来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江苏老博会成功创办10周年。十年来,江苏老博会见证了江苏养老服务高质量快速发展,江苏人民养老生活不断改善提高。 “让所有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离不开养老服务行业方方面面的协同合作,更离不开政府清晰、明确、有力的指导力量。 2021年在江苏老博会创办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访谈了解江苏各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为大家解读江苏各市养老服务政策信息、工作概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向大家展示可期的江苏养老未来生活! 本期访谈嘉宾是南通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俞灏。
一是注重协调发展。在全国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探索让养老机构发挥其专业优势,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延伸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让机构专业照护团队走进老年人家庭,有效改变了长期以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转不正常、服务不专业、发展不持续等难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为全国全省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可推广的南通经验。目前已有27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了全市近50%的街道(乡镇)日间照料中心,为567个社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中国社会报》头版刊登文章推介南通实践“链式养老”特色之路的思路和做法,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江苏卫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二是深化医养融合。在全国率先破解养老照护难题,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覆盖全市730万城乡居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体系和“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器具支持、预防管控”的“五位一体”长期照护保险服务体系,累计为4.2万失能失智人员带来福音,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和事务负担。此外,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对新增护理型床位最高给予每张1.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月300元的运营补贴。推动床位数1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或建立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全市已建成41家专业养老护理院,55家养老机构内设了医疗机构,187家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护理型床位总数达到3.8万张,占机构床位的65.7%。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连续4年实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有效提升养老机构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标准、管理标准、评估评价标准3大类69项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研制工作,并列入国家标准立项。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建立等级评定结果与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挂钩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2万人次。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专项处置行动,88家未通过消防审验和85家未备案养老机构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取缔关停养老机构41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我市聚焦养老服务机构,聚焦空巢、独居、高龄等居家老年群体,从严从实从细落实防控举措,获评民政部“全国民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四是创新金融扶持。在全国率先出台《南通市银行业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扶持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和老年产品用品企业、特色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生产与经营。全市各银行机构创新推出1~2个支持养老服务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实行最大程度的利率优惠。对于缺乏融资经验的民办养老机构,银行机构主动与其对接,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全市已有18家银行向45家养老机构累计发放贷款超10亿元,有效化解了养老机构的资金瓶颈。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通市区民办(营)养老服务机构贷款贴息办法(试行)》,积极利用财政贴息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有效信贷投入,有效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经营)养老服务机构。全市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养老床位达6.8万张,占比75%,带动就业6000余人。
▲南通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俞灏介绍南通养老服务工作亮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作出的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也让我们做好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更有底气。
“十四五”期间,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升级的严峻形势,民政部门作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应该坚定扛起使命担当,紧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升服务能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综合监管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打通养老服务堵点、痛点,不断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高质效运行,让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经过“十二五”的打基础、“十三五”的上台阶,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去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完善养老服务要素保障、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五个方面、分20条对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解决养老服务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出具体工作安排。主要举措有: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养老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对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连锁经营5家及以上养老机构,且总床位不少于1000张或承接运营5个及以上乡镇(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到2022年,每个县(市、区)培育1~2家有品牌、有影响力的连锁型养老服务机构(企业)。
二是突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全面推广链式养老服务模式。鼓励各类养老机构延伸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大力推进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长者驿家”建设,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专业养老服务。到2022年,全市城镇街道标准化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实现全覆盖。
三是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健全全市统一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健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实行照护保险市级统筹。开展失能失智预防工作,打造失能预防模范社区和认知症友好社区。推进城镇街道社区护理站建设,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时纳入医保及长期照护保险协议管理,鼓励乡镇医院(卫生院)利用闲置床位改建或增设养老护理院。
四是补齐农村养老短板,推进农村敬老院双改造双提升。改造升级农村敬老院照护型床位,开辟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单元,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承接运营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到2022年,每个涉农县(市、区)重点改建2~3所以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供养服务机构,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
五是优化资金扶持政策,不低于55%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专业养老护理院,调整提高护理型床位一次性建设补贴标准。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相关补贴,不断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到2022年,全市各地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的比例不低于55%。
六是强化设施规划保障,建立住宅区公益性配套养老服务用房“六同步”工作机制。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益性养老服务用房;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采取政府回购、租赁等形式,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调剂解决到位。建立住宅区公益性配套养老服务用房“六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步权属登记)工作机制。配套养老服务用房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移交县(市、区)政府,由民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养老服务用途。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老年群体美好生活需求,围绕养老服务领域“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创新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将南通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养老服务示范市。到2025年,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成熟完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便可及,机构养老服务优质专业,家庭照料能力明显提升,医疗与养老实现深度融合,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南通市养老服务处处长俞灏与老博会项目负责人王婷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