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17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4-08 来源: 本站
很多人不愿意近距离接触老人,很多时候原因就是因为有些老人身上总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这个味道不好闻,我们俗称这是“老人味”,日本习惯称呼这种味道为“加龄臭”。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
比如,小婴儿身上,有一股奶香味;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身上总会散发一种淡淡的青草香味;十多二十岁的男孩子身上会有一种阳光照射汗水中荷尔蒙的味道……这不仅仅一种心理的感觉,而是人在一个年龄段,根据皮肤状态、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身体状态等因素产生了一种共性的味道,而每个共性的味道也会随着个体的不同,又略有差异。
老年人,身体和脏器各项功能都开始衰退,也会有他们独特的味道,有些老人不太注意,也有人认为这也是正常的,不在意,所以味道越来越重,自己可能不太感觉,但身边的人会觉得味道不舒服,从而影响老人的社交。
那么,“老人味”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是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的褶皱越来越多,而这些褶皱也是我们在清洗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地方,沾染的灰尘、细菌加上汗液等皮肤排泄物的堆积,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定的味道。
其次是口腔,很多老人一说话,就有重重的口气味,笔者在工作中经常接触老年人,就会遇到这样的尴尬:老人喜欢挨近点跟我们说话,怕我们听不清楚,而他们一说话就会有很重的口气,但是我们出于工作操守和礼貌,不能捂鼻子,也不能皱眉头,只有巧妙地退后一步,但老人并不一定能察觉到,会“步步紧逼”,那个时候的感觉确实很难受。
口腔异味,一是口腔清洁做得不到位,二是因为老人的肠胃功能下降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阻,从而影响到口中会有难闻的味道。
还有就是老人没有做好个人卫生,不勤洗澡、擦身,身上衣物、鞋袜没有及时清洗、更换,引发的味道;
另外,有阴道炎或尿道松弛的女性以及前列腺功能不太好的男性,因为小便控制能力减弱,也会导致身上有难闻的味道。
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身上散发的味道,也是一些疾病发出的信号。比如糖尿病很重的老人,说话时嘴里会散发一种烂苹果的味道;肝病很重的人,身上及小便会有特殊的臭味;尿路感染时,小便可能会有氨味;哮喘、肺气肿的病人会有痰臭味。
那有“老人味”就任其自然吗?如何有效控制呢?
首先当然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的卫生了。
其实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年人并不是说不爱卫生,年轻的时候甚至还会有轻微的洁癖,可为什么到了老年,反而“不爱干净”了呢?
有一种说法,老年期性格的突然改变,是老年痴呆的前兆,这个说法我比较认同。但是,大多数的老人在变得不那么爱打扫卫生、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其实,是因为无奈。
央视前记者张泉灵当年做过一个调查,她问一个老太太,多久洗一次澡,老太太说的话让她有些震惊。
“我啊,尽量不洗澡,老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会给孩子添多大的负担呢,我自己的生活怎么办呢?”
这是大多数老人突然不爱干净的真实原因,他们很无奈,但凡能忍受,较其轻重,也比摔上一跤或受一点伤强。
所以老人或家属如果察觉到老人做家务、做清洁有点力不从心时,最好能够聘请一位家政人员,钟点工也可以,做做家务,定期帮老人洗洗澡、晒晒被子、枕头、换床单等。
或者现在每个社区或村落都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专门为老人提供这种服务,服务的人员及工具都相较专业一点,加上目前日间照料中心正是发展阶段,很多服务政府会全部或部分买单,价格也相对便宜,老人和家属可以尝试委托这样的机构进行服务。
口腔的异味首先要注意口腔清洁,尤其是佩戴了假牙的老人,不能嫌麻烦,因为假牙一旦护理不妥还容易引起口腔黏膜或牙龈等口腔部位其他问题。建议每餐后,用淡盐水漱漱口。
口有异味的老人还要注意饮食上的改变。
老人的餐食尽量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肉。因为肉类,尤其是红肉,会使人体脂肪氧化,加重气味。
所以,老年人要少吃会产生脂肪的食物,如猪油和奶油。尤其在睡前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了,如果实在是饿,吃点容易消化的水果,或者泡点牛奶,因为本来老人的消化能力就弱,晚上静止时间多,消化能力就更差了,只能让口气越来越重,还容易消化不良,造成积食等其他疾病。
如果老人因为大小便不好控制,又不方便经常换洗,在出门的时候,可以穿上成人的尿不湿,或者垫上卫生巾,可以避免某些社交尴尬。
不过,由疾病产生的味道,最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就医。
一些实在避免不了的气味,还有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过见效也是最快的,就是可以购买一些专门祛除老人味的除味剂,不过这 类冷门商品,在实体店不容易买到,但是在网上还是有一些的。
老人身上有了异味,家属不能嫌弃,这样很伤老人的自尊,影响老人社交和生活,在面对这种也算是自然现象的问题,家属要积极帮助老人一起解决。
来源:孝行天下 "养老运营消消乐"公众号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