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地点 :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市龙蟠路88号)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362服务介绍 / 银龄金生 / 樊天翔:笔端流淌爱国情 不忘初心为人民

樊天翔:笔端流淌爱国情 不忘初心为人民

浏览数量: 58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10-26      来源: 本站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与国同梦。

从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再到追逐中国梦,一路高歌猛进、勇往直前……

国家在迅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变迁。如今,70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群与祖国共同奋斗、共同成长的人,平凡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数十载,他们如今都已是古稀之年。

作为关注养老服务的大平台,老博会组委会特别推出建国70周年系列策划——《我与祖国同成长》专栏,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与长者们一起回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历史,回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经历,与祖国共同庆祝70华诞,献礼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本期《我与祖国同成长》特约嘉宾为江苏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樊天翔先生。

 

 

策划┃王婷婷

撰文┃周  蓉

出品┃老博会组委会

 

作为祖国同龄人以及新中国70年历史的见证者,樊天翔先生为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而自豪,同时他自谦为平凡人,为自己作为平凡人做出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平凡事而感到欣慰。

樊天翔先生1968年参军,1993年专业地方工作,2009年退休。无论在部队还是地方,工作与文字结缘,服务与人结缘,由于这两个特点,树立了他不忘初心,与人为本,全力做好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坚定信念,以笔为武器,宣传正能量,抒发爱党,爱国情怀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事业追求。

微信图片_20200527100654

宣传正能量 两次荣立三等功

 

反腐倡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樊天翔在省军区工作期间接触了一大批受党培养教育多年,始终坚守初心,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的老红军、老干部。他们的事迹深深教育了樊天翔,他感到宣传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事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原省军区政委、老红军曾如清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行政7级,正兵团职。上世纪80年代到上海出差,住在南京军区所属的延安饭店,他要了一间普通房间。

当服务员知道他的职务和级别后,不解地问他:“首长,您是否住错了?按您的职务和级别可以住套间。”曾如清政委回答说:“没错,我要的就是这个房间,住这么贵干什么,浪费国家的钱。”

还有一次天下着倾盆大雨,女儿从外地出差回来,在南京火车站打电话要他派汽车接一下。他告诉女儿:“汽车是国家给我使用的,你们没权用,自己想办法回来。”在生活中他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了解到这些事迹的樊天翔着手写了通讯《一位老红军的情怀》被南京军区《人民前线》和《南京日报》等多家报纸和有关杂志刊用。

原省军区后勤部政委姚乃是位抗战老兵,他多次给南京清凉山小学及附近中小学的师生讲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故事,樊天翔以《清凉山下育花人》的通讯,宣传报道了他的事迹。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与大陆逐渐开通小三通大三通,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军队也更加重视了对台工作。为此,樊天翔多次写了宣传我党对台方针政策,大陆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大陆旅游观光、美食等新闻报道和言论文章,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向台湾同胞广播。

80年代改革开放不久,一些左的思想还束缚着封闭已久的人们。为此,樊天翔写了《具体分析改革形势一例》被南京军区政治部《政工简报》刊用,并被评为优秀文稿。

之后樊天翔还写了《个人利益≠个人主义》言论文章,被《南京日报》刊用,等等。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我党我军的正能量,宣传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宣传部队工作的亮点。他在部队时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获得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和南京老干部办公室等单位授予的新闻报道一、二、三等奖,以及对台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和平年代里樊天翔用手中笔为武器,笔耕不辍,将自己爱国爱党的激情透过笔尖挥洒流淌,发扬着一位革命战士坚持宣传正能量的广阔胸怀。

在部队从事文职工作的樊天翔先生

在部队从事文职工作的樊天翔先生

 

甘当人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1993年樊天翔从部队转业至江苏省科协组宣部,开始时主要从事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

他把每位老同志的信息采集完整,每逢70岁以上逢10的老同志过生日都亲自上门祝寿,哪位老同志住院了他都代表组织看望慰问。有一位离休老干部文革中受到迫害,离休以后重新组织家庭长住北京,没有亲生子女,他也多次利用出差机会到北京看望慰问,在北京逝世时受组织委托樊天翔从南京赶往北京,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帮助处理后事。

在为科技人员服务工作方面,樊天翔主要负责暑假期间组织科技人员赴外地进行短期休养和举荐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以及为科技人员搭建发挥作用的舞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夏季,我负责组织一批科技人员赴贵州短期休养,原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钟秀身体状况比较差,在贵阳花溪公园过一水上由石头间隔组成的“小桥”时,我双手握着他的双手,他一步步往前走,我一步步往后退,一直走完近200米的石头“小桥”。

还有一次,我组织一批科技人员赴云南西双版纳,当时由于机票紧张,40余人只买到20张机票,当天下午飞往昆明,剩下20余人如何走?如落下那将影响整个行程而且还要增加开支。我当机立断,将相对年轻、身体状况好的同志留下,请当地组织者连夜派车送到昆明,云南的山路十八弯、崎岖不平,为了保证全车科技人员的安全,我坐在驾驶员旁边的位置,不断与他说话,防止他瞌睡。经过近15个小时的长途奔波,第二天上午按原计划赶到昆明与坐飞机先前到达的20人会合。


评选青年科技奖,是省科协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联合开展的一项举荐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本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樊天翔多次组织和参与了此项工作,如今一大批获奖的青年科技人才,有的当选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的成为了省和国家科技领军人物,有的走上了党政领导岗位,有的当上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领导。每每看到这些成果,樊天翔心里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2002年,国家颁布了《科普法》,2006年国务院下达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及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科普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在省人事厅职称处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并与他们合作,在全省作了大量的调研,决定在全国首开先河开展科普职称考评工作。因此项工作属开创性的工作,没有科普理论知识教材,组宣部与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通过聘请高校和中国科普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协机关职能部门的教授、研究员等,编写出版了《现代科普基础教程》和《现代科普高级教程》,并参照工程系列职称资格条件结合科普工作实际,制定了助理科普师、科普师和高级科普师资格条件,组成了高评委。”

“2005—2008年,在全省开展了3次科普职称考评工作,全省共有2072名考生参加科普职称专业理论考试,共评出229名高级科普师、303名科普师,357名助理科普师。通过开展科普职称考评工作,得到了全省广大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和拥护,大家一致认为科普职称考评工作是为科普工作者服务办的一件实事、好事,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是一件与时俱进的开创性工作,对我省科普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谈到工作樊天翔总是滔滔不绝,他能记住每一个细节,照顾到方方面面,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依然保持着军人恪尽职守,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不余遗力的发挥自己的能量。

樊天翔先生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与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合影

樊天翔先生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与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合影

 

以人为本,坚定灵活

 

2002年,樊天翔竞争省科协组宣部部长职位,在竞争演说是这样讲的:“组宣部部长这一职位,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政策性很强而且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我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只要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原则下,可办可不办的要办,能推能拉的要拉。”樊天翔说,这也是他一贯秉持的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工作实践中,他也是这样做的。

“2005年机关要招一名公务员,其中有一名已通过笔试、面试和体检,最后一项是政审,结果在档案里发现她被原工作的省级机关某事业单位辞退,走到这一步,我完全可以下结论,到此结束。但我想人家走到这一步也不容易,轻易否定不符合我以人为本的理念。后又到她现所在的单位了解现实表现,单位领导反映该同志工作能力比较强且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在遇到不同观点、意见和看法时,如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她是不会盲目服从和执行的。我当时既赞赏这种性格又感到有缺陷。后来我打电话给这位同志请她到办公室来面谈一次,我请她把每一段工作经历给我说遍,结果她主动讲某年某月在某单位因与领导意见不合,被单位辞退,她对这一处理结果不服,后向省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结果判她胜诉并赔偿了她5000元。我请她把判她胜诉的文书拿出来。第二天她把判决书拿到我办公室。我认为这不是她的过错,结果录用了。录用后,我找她谈了一次话,告诉她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主见与固执己见,以及个性与党性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这一条组织原则。

还有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企业下岗职工想进事业单位,正好事业单位需要财会人员,通过正常程序我们正式录用了该同志。现该同志现已晋升为高级职称。

发挥余热,省老科协工作红红火火

 

2009年,樊天翔退休以后来到省老科协从事科普与宣传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在工作中奉献自我。他始终在思考,如何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余热,因老科协资源有限,他以借船出海,借台唱戏的方法,照样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2011至2013年,樊天翔通过南京图书馆和《江苏科技报》这两个平台,聘请省内和中国科学院的科普工作者向社会公众、高校师生、公务员等群体作科普讲座。

他还起草了省老科协关于加强全省老科协系统科普工作的意见,开展评比先进科普讲师团和优秀科普讲师工作,以及召开科普精品创作研讨会、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等,以此推动全省老科协科普工作。省老科协获得了省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授予的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国老科协科普工作会议上书面介绍了我省老科协科普工作经验。

樊天翔先生在省老科协积极投身科普惠民工作

樊天翔先生在省老科协积极投身科普惠民工作

2017年,樊天翔组建了省老科协科普讲师团,并编印省老科协科普讲座菜单供各单位选用。每年讲师团成员深入全省农村、学校、机关、军营等单位开展科普讲座。2019年7月,省老科协以“科普惠民”项目参加了由省委宣传部主办、团省委承办的第四届江苏省志愿者服务交流会,并获得了优秀项目奖。

现在,樊天翔已到了彻底退休的年龄,他也多次向组织提出,但组织仍挽留他继续发挥余热。

樊天翔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这就是他一生的态度和座右铭。

樊天翔先生与老博会组委会项目负责人王婷婷女士合影

樊天翔先生与老博会组委会项目负责人王婷婷女士合影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362服务介绍 / 银龄金生 / 樊天翔:笔端流淌爱国情 不忘初心为人民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 江苏省民政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

承办单位

江苏贸促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江苏省社会福利协会
联系我们
2023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组委会
 参展咨询
    徐飞:025-52856753/13951643836 

 会议商谈
    佘开妍: 025-52856753/18936891600

 媒体合作
    龚梦瑶:025-52856755/13770537641
    周文:025-52856755/13813903429

 
 版权所有 © 2023 江苏贸促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焦点领动    苏ICP备05085572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