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646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10-06 来源: 本站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与国同梦。
从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再到追逐中国梦,一路高歌猛进、勇往直前……
国家在迅速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变迁。如今,70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群与祖国共同奋斗、共同成长的人,平凡的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数十载,他们如今都已是古稀之年。
作为关注养老服务的大平台,老博会组委会特别推出建国70周年系列策划——《我与祖国同成长》专栏,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与长者们一起回忆新中国成立70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历史,回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经历,与祖国共同庆祝70华诞,献礼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本期《我与祖国同成长》特约嘉宾为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周珉女士。
策划┃王婷婷
撰文┃周 蓉
出品┃老博会组委会
人物档案
周珉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肝病专家,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49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市。家世业医,幼承庭训,自幼受先父全国名老中医周筱斋教授影响,学习中医。
大学毕业后,又考入兄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门下,攻读硕、博士学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40余年,积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擅长肝胆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曾先后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江苏省卫生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主持国家攻关课题“中医药防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等国家级、部省级课题10余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主编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当周珉女士将自己与祖国同成长的七十年历程娓娓道来之时,我们无疑是震撼的,她亲和的笑容、谦逊的谈吐背后蕴藏着太多令人为之敬佩的力量,于家她可以继承家训习得医术悬壶济世,于国她可以担当重任为民服务,无论在人生的哪个年龄阶段她都可以发挥出为国为民的光和热。
幼承庭训 家清业兴
1949年7月,周珉女士出生在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祖辈几代以医为业,济世活人。
她出生的时候父亲周筱斋已经年届50岁,凭籍其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愈许多病人,享有很高的声誉。至今周珉女士还记得幼年时在自家诊所玩耍,每天来来往往的病人找到父亲求医问药的情景。
1954年,父亲周筱斋举家来到南京,参加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和南京中医学院的筹建工作,周珉女士也随父亲一起来到南京,开始了求学生涯。
“父亲总是循循善诱,以身作则教导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我的三位哥哥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周珉女士的大哥是一位西医,二哥是国医大师周仲英,三哥则是一名从事保密研究的数学尖端人才。
“我在家中最小,和哥哥们的年龄差距还是挺大的,在我还小的时候他们都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绩了,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标杆力量。”周珉女士从小就热爱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父亲正直高尚的人格也成为她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记得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可以考南师附中和金陵中学两所名校,衡量离家的路程后决定考金陵中学,当时金陵中学的校长是我父亲的病人,知道情况后主动提出保证我可以上金陵中学,而父亲则断然拒绝,他说希望我用自己的实力去考。最后我也不负期望考上了金陵中学,但父亲对待这件事正直态度给了我很深的影响,在后来的求学、工作的道路上我也始终秉承父亲的训导,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周珉女士(左)接受老博会组委会采访
寒窗苦读 终成正果
1966年到1969年,父亲周筱斋被错误地当成“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遭到重点批斗并被关进牛棚进行劳动改造,周珉女士也因此不得不中断学业下放农村。
“下放农村后,我并未干多久的农活,大队领导获知我来自中医世家便调我去卫生站当赤脚医生,而实际上我从未跟父亲正式学习过中医,于是凭借幼时耳闻目染的中医知识也有模有样的采集中药材,制作药剂、药丸、膏方。”
周珉女士说因为家中已有两位大哥在医学领域工作,因此父亲也从未要求她也传承家学,研习中医。直到下放时,看到国家医疗人才的匮乏,人民对医疗的迫切需求,才让她深刻的意识到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加之自己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于是在下放结束后周珉女士就走上了漫长的学习苦读之路。
“我于1973年8月在江苏新医学院中医系学习,1977年1月到了省中医院任内科医,之后我又选择全脱产读研,1983年8月于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毕业。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又继续读博,同时在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担任讲师、主治医师,于1987年1月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专业博士研究生。”
从1973年到1987年,从二十四岁到三十四岁,周珉女士用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去完成对学业的追求,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繁重的学业,还有经济上的拮据。
“全脱产读书没有收入来源,我与丈夫又是两地分居,还有女儿要养,为了让我能够安心学习,父母给了我很大支持的,几乎承担了我和女儿所有的生活费用。”
所有的努力,都是有迹可循的。所有的爆发都是积蓄已久的。周珉女士默默无闻的刻苦努力成为她日后大作为的扎实铺垫,博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周珉女士就此展开美好的事业蓝图。
周珉女士工作履历
1990年11月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讲师、副教授
1993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副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1995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1996年9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97年7月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兼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1998年4月省卫生厅厅长、党组副书记兼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2000年1月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2000年5月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4年7月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
2005年5月省政协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
2006年1月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省委统战部部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省委委员,九届、十届省政协委员。
1988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退休不褪色 夕阳更生辉
2010年3月六十一周岁的周珉女士由政要岗位退下来,重新回到哥哥国医大师周仲英身边恢复业务能力,重拾书本,潜心学习抄方,接触病例。
2013年周珉女士正式退休,但同时又一次开始上门诊投入到中医诊疗中去,先后成为三位博士研究生的导师。2016年省中医局为周珉女士成立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近期刚刚完成验收工作。
今年,与祖国同龄的周珉女士已经七十周岁,许多病人慕名而来,数量不断增加,不得不一周上三个门诊,虽然辛苦,但每每看到病人在自己的调理下恢复健康她就非常欣慰。
“我一直觉得恢复专业是父亲在九泉下的呼唤,我能够感觉到父亲在告诫我不能丢掉专业、不能丢掉祖业,我的家庭不让我休息,我们中医人有这样的责任,我还需要为中医事业做点贡献,我还会继续为此努力。”
退休后的周珉女士除了继续上门诊为民服务,带学生传承中医技术外,她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参加了江苏离退休干部“银发生辉”工程,发挥自身医疗专业优势,先后十多次参加银发医疗专家志愿行动为民义诊,今年7月参与了江苏离退休医疗人才援疆行动。
“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基层人民群众尽一份绵薄之力,帮助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感到很有意义,也非常高兴、非常自豪、非常幸福。”
周珉女士参加“银发生辉”江苏离退休医疗人才援疆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