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11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0-06-16 来源: 本站
“为8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提供不少于2小时免费生活照料服务”“9月底将全面推广‘时间银行’”……
6月15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年底前南京将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个、为5000户失能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
01
历时3年多次修改,只为“立得住、真管用”
南京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比全国整整提前了1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截至今年2月,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156.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2%。与此同时,南京老龄人口以每年4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介绍,作为南京市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条例》直面南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将通过法治方式有效破解南京养老服务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南京人养老无忧、安度幸福晚年。
据介绍,当前南京市养老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条例》从立法调研到正式颁布实施,历时近3年。从立法的基本思路、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到整体框架、具体条款,每个方面都进行了研究论证,仅集中修改就超过10次。“之所以如此谨慎,目的就是要立一部‘可操作、真管用’的民生法规,有力保障和促进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宋结胜介绍。
02
鼓励用人单位给子女护理假,照顾住院老人
据了解,《条例》共9章74条,包括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扶持保障等内容。“《条例》既是综合性立法,也是社会性立法,特别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钟连勇说。
据钟连勇介绍,为充分体现南京地方特色,《条例》结合南京养老实际,增加了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区域养老协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护理照料假制度、提供“喘息服务”、强化对老年人看病便利、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作出指引规定等内容。
“喘息服务”制度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居家重度失能老人免费提供一定时间的照护服务,让长期照料老人的亲属得以喘息,疏解压力,减轻照顾负担。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专门出台文件,按每天150元标准,每年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15天的免费照护,让老人家属在长期疲惫照料、精神压力中能“喘口气”。
护理患病老人所需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为年轻一代的压力,为此,《条例》还鼓励用人单位在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养义务的人员一定时间的假期,支持其进行护理照料。
03
每月为八旬以上老人至少提供2小时免费服务
据了解,《条例》中规定的内容有20项重点任务,主要涉及8个部门和各区政府。目前,已经出台成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尊老金发放、规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办法、升级适老化项目改造等4个配套政策,确保《条例》的刚性落实。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在《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中,明确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不少于2小时免费生活照料服务。在《关于做好适老化改造民生实事的通知》中,明确了升级适老化改造项目,并将改造标准提升至2000元/户。
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介绍,今年9月底,将在试点基础上,推动“时间银行”在全市各区全面推广。同时,年底前,将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4个,为5000户失能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现代快报记者 徐苏宁 通讯员/文 肖日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