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 467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8-01-16 来源: 栖霞视点
如何缓解医院老年慢病治疗床位的压力?
如何解决医院不适合养老、养老院就医不方便的难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
老年人对养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老人对“医养融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位于栖霞区马群街169号的
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
老人们不仅就诊就医,
还可与即将开业的钟山颐养园实现双向转诊。
省内首家老年人专业康复医院
落户栖霞马群
2017年12月30日,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正式挂牌运营,其既是省内首家老年人专业康复医院,也是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
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是江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以创新模式共同打造的非营利性专业康复医院。
该院采取医、护、治、养、康为一体的整体康复模式运营,聚焦老年常见病,医院设有神经康复病区、骨与慢病康复病区、综合康复病区及门诊,分别有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门诊以及药房、检验、放射和超声诊断等。
医院一期设床位100张,二期还将新增300-500张床位。
该院作为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试运行5年,注重针对老年病患的整体康复,医、护、治一体的整体康复模式与标准化、国际化的康复质量管理理念为前来就诊的国内外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诊体验。
“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多,功能康复成效很明显,而如果在专业医院,是不可能长期占着床位的。”外地来的脊髓炎患者王先生说,老年专科医院的治疗和护理人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钟山老年康复医院院长励建安教授表示,当前,老龄化正成为社会的重大挑战,江苏有1700多万老年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70万,老年人的康复基数大、需求复杂,而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独立康复医院省内还是空白。
康复医疗+预防保健,
是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的定位。
据介绍,钟山老年康复医院的康复医疗、治疗、护理和工程学专家团队所进行的康复评估及训练设备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
业医院与养老院“连体”
“老龄化正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衔接不够紧密、医院不适合养老、养老院不方便就医的矛盾比较突出。”钟山老年康复医院院长励建安教授说,养老不只是给老人一张床,而是给他们一个家。新的服务模式要把居家、养老、护理三者融合起来,打破现有行政壁垒。
据了解,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内开办的养老机构钟山颐养园近日也将正式开业。
该养老机构依山而建,每栋建筑3—5层不等,高低错落。与一般养老机构宾馆式、病房式格局不同,该养老院内部结构和设施完全按照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既有卧室、客厅、卫生间还有厨房,设置无障碍通道,为老人们营造家的感觉。
智慧养老
高科技元素比比皆是
门口玻璃镜安装互联网健康检测视频系统,不仅可以记录老人的刷牙时间,也能通过面部视频,诊断出老人每天的身体状况;
卫生间里安装了可升降马桶,可以帮助膝关节不好的老人完全自理;
德国进口的塑料地垫,可以让坐轮椅老人无障碍洗浴……
钟山颐养园与澳大利亚养老服务百年品牌“皇家地区护理服务机构”合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人性化、个性化服务。
医养结合
双向转诊
此外,老人生病不适,将转到院内钟山学院与省人民医院联办的“钟山康复分院”治疗;失去自理能力经过评估后,将转到“钟山康复护理院”,全天候有专业护理员照护。
该养老院已经建成的250套养老公寓中,分别有100平方米、60平方米和40平方米的大中小套房。
医院、养老院进校园
“医、养、教”一体化模式可复制
养老机构+人才+康复医院,
使栖霞马群街169号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成为 省内首个
集学、养、康、医一体的
专业化养老和转诊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钟山颐养园与江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之间有连廊相接,大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实践课就是当护理员。
江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逸表示,通过将医院、养老院“搬”进校园,涉医专业的学生实现“病床边教学”,涉老专业的实现“养老院教学”,完成从专业化到市场化的“医、养、教”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陈逸介绍,钟山学院养老康复照料专业的配置占所有学科1/3以上,每年有近千名毕业生,他们在学业的最后一年能够上岗全方位实践老年护理,毕业时就可以积累丰富的照护经验。在年轻人为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老人也在年轻人的介入和陪伴中消解孤寂和抑郁。
栖霞区60周岁以上老人9.8万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0%。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创新健康养老服务形式,拓展养老服务内涵,满足老龄人口健康需求,提高为老服务能力,栖霞区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多措并举,多点推进”的思路方法,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初步构建完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深度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全区已构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站)三级网络,组建了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和区虚拟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区共建成兼具医疗康复功能的养老机构6家、由医疗机构向养老功能转型融合3家、签订契约医疗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2家,积极探索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使医养结合服务进社区、进家庭。